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4
    荔枝壳中根皮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孟弘茹,徐双园,林之灏,孙铭飞,刘文俊,戚南山,李娟,张晓爱,林栩慧,吕敏娜,蔡海明,宋勇乐,陈祥杰,朱易斌,张健騑,李颖鑫,廖申权
    2025, 50(2):  1-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1
    摘要 ( )   PDF (19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优化荔枝壳中根皮苷的提取工艺并分析根皮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通过 优化料液比、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溶剂pH值和提取时间等单因素条件,以提高从荔枝壳中提取 根皮苷的效率,并采用DPPH法和ABTS法分析所提取根皮苷的抗氧化活性。单因素分析试验 结果表明,以1∶40料液比提取根皮苷得率为1.22%,以65%乙醇溶液提取根皮苷得率为1.20%, 在提取温度为60 ℃条件下提取根皮苷得率为1.51%,以溶剂(pH 5)提取根皮苷得率为1.58%, 当提取时间为60 min时根皮苷的得率为1.39%。优化所得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乙醇 浓度65%,提取温度60 ℃,溶剂pH值5,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荔枝壳根皮苷提取率为 1.16%—1.39%。检测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根皮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TEAC值)为0.34 μg TE/μg,总抗氧化能力为(4.02±1.08)mmol/g,表明从荔枝壳中提取的根皮苷具有较好的抗氧 化活性,为开发荔枝壳来源的抗氧化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黄曲霉毒素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
    董芮绮,陈冰,黄文,赵红霞,朱喜锋,彭凯
    2025, 50(2):  8-1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2
    摘要 ( )   PDF (28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AF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 素累积量的影响。选择初体重为(2.90±0.02)g 的海鲈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 个重复40 尾鱼。在基础饲料G0(不添加AFB1)上分别添加0.1(G0.1)、0.5(G0.5)和1.0 (G1.0)mg/kg的AFB1,配制4组试验饲料。采取饱食投喂,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各组 间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FB1可诱导海鲈肝脏组织损 伤,且随着饲料中AFB1含量增加,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及脂肪空泡化的程度越严重。海鲈 肝脏中AFB1的累积量高于肌肉,随着饲料中AFB1添加量的增加,肝脏中AFB1累积量显著升 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1-1.0 mg/kg AFB1可诱导肝脏组织损伤。AFB1在肝脏 中的累积量高于肌肉,且与AFB1添加量呈正相关。
    禽毛滴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和优化
    江家豪,蔡海明,廖申权,戚南山,李娟,吕敏娜,林栩慧,宋勇乐,陈祥杰,朱易斌,张健騑,刘文俊,孙铭飞
    2025, 50(2):  14-2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3
    摘要 ( )   PDF (26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对比不同的禽毛滴虫感染动物的方法以及感染剂量,通过各评价指标筛选 得到最优的禽毛滴虫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首先进行禽毛滴虫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选取 30只未感染禽毛滴虫的乳鸽,分为6组,分别为PBS对照组、0.3%Agar+TYM对照组、普通法感 染组、两次法感染组、喷喉法感染组和0.3%Agar+TYM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每只乳鸽灌服 禽毛滴虫剂量为1×107个,连续感染5 d。结果显示,只有0.3%Agar+TYM感染组阳性率达到 100%,死亡率为20%;两次法感染组、喷喉法感染组和0.3%Agar+TYM感染组的平均增重和相 对增重率均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感染组肝脏重量和比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两 次法感染组的肺脏平均重量和比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感染组在感染后不同 天数口腔咽拭子中禽毛滴虫浓度最高,因此选用0.3%Agar+TYM作为溶剂重悬的感染方法最 佳。再进一步对此方法进行优化,选取40只未感染禽毛滴虫的乳鸽分为8组,分别为PBS对照 组、0.4%Agar+TYM对照组、0.2%Agar+TYM低剂量感染组、0.2%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0.3% Agar+TYM低剂量感染组、0.3%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0.4%Agar+TYM低剂量感染组和0.4% 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每组5只。低剂量感染组每天每只乳鸽灌服禽毛滴虫剂量为1×106 个,高剂量感染组则为1×107个,连续感染5 d。结果显示,感染组除0.4%Agar+TYM高剂量感 染组以外,阳性率均达到100%;感染组中除了0.2%Agar+TYM高剂量组外平均增重和相对增重 率均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 低剂量感染组,0.3%Agar+TYM 高剂量感染组和0.4% 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肝脏的平均重量和比重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高剂 量感染组和0.4%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从第3天到第7天的口腔咽拭子中禽毛滴虫浓度逐渐 升高。综上结果表明,使用0.3%Agar+TYM作为溶剂重悬,每只乳鸽感染剂量为1×106个,连 续感染5 d的感染模式为最佳。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禽毛滴虫感染动物模型,为抗禽毛滴虫药物 筛选、禽毛滴虫入侵机制等研究提供基础。
    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潘洪艳,李锦群,李琪,袁伊琳,曹伟胜
    2025, 50(2):  23-2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4
    摘要 ( )   PDF (23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精准检测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F),该研究针对ALV?F流行毒株env 基因设 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1/F2,建立了ALV?F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条件优 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适退火温度为64.5 ℃,最适引物浓度为0.4 μM。利用最适反应条 件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303x+42.525,R2=0.997,扩增效率E=100.8%,重组质粒标准品 拷贝数与Ct 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测ALV?F, 对ALV?A、ALV?B、ALV?J、ALV?K、禽流感病毒(AIV)、马立克病毒(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病毒(RE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无交叉反应;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限 度为4.67×102拷贝/μL,敏感性是普通PCR 的1 000倍;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批间和批内稳定 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该方法、ALV p27 ELISA和普通PCR方法分别对23份七彩 山鸡胚所制备的原代细胞(PEF)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和普通PCR方法阳性检出率 均为95.65%(22/23),而ALV p27 ELISA阳性检出率仅为39.13%(9/23),该方法与普通PCR总 符合率为100%,与ALV p27 ELISA总符合率为43.48%;进一步利用该方法、病毒分离法(结合 ALV p27 ELISA)和普通PCR方法分别对20份七彩山鸡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 和普通PCR 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0%(20/20)和75.00%(15/20),两者总符合率为 75.00%,而病毒分离法阳性检出率为0.00%(0/2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 感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检测临床样品,可以为ALV?F的精准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遗传进化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钟日成,林寅盛,张济培
    2025, 50(2):  30-3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5
    摘要 ( )   PDF (22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是可引起番鸭、北京鸭和鹅等多种水 禽,发生肝脏、脾脏不规则出血和坏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广东地区水禽中该病的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为了解广东地区新型呼肠孤病毒遗传进化特征,该试验从广东佛山某鸭场发病番 鸭中分离得到一株试验毒株,通过对该毒株σC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毒株与NDRV 同处于一个分支,并且核苷酸相似性达95.1%-99.6%;而与典型MDRV和ARV遗传距离较远, 且相似性均低于50%。与SH12和DH13毒株相比,该试验毒株出现了15个氨基酸残基的变 异。为了解该试验毒株σC蛋白的抗原性,进一步构建了pET32a?σC质粒,并建立了重组σC蛋 白在BL21(DE3)内稳定表达的方法,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能够与NDRV阳性血清和兔 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了解NDRV在广东地区水禽中的遗传进化特征以及基 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饲粮添加牛初乳粉对成猫生长、抗氧化、抗炎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任阳,唐武,党涵,汪迎春
    2025, 50(2):  37-4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6
    摘要 ( )   PDF (28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牛初乳粉(Bovine colostrum powder, BCP)对成猫的生长 性能、粪便评分、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抗炎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 16只成年绝育英国短毛猫(蓝猫),公母各半,随机分成2组,每组8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 粮(对照组)和基础饲粮+0.05% BCP(试验组)。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正试期前1 d,称取每 只猫的空腹初始体重;试验期间记录每只猫的日采食量;第14和28天称取空腹体重后,采集血 液样本用于检测血常规、血清生化、抗氧化、抗炎和免疫指标;第1、7、14、21和28天测定粪便评 分。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成猫生长性能和粪便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2) 试验组第14天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第28天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均显著升高(P<0.05);而第 28天红细胞平均体积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第14天尿素氮/肌酐(BUN/GREA)值显著升 高(P<0.05)。(4)试验组第14和28天丙二醛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试验组第28天时,白 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P<0.05) (6)试验组第14天补体3(C3)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05% BCP不会 对成猫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产生负面影响,可改善血液氮代谢能力、提高机体抗炎、抗 氧化和免疫能力,增强成猫应对环境应激的能力,呵护成猫的健康。
    国外白羽肉鸡种业发展概况及借鉴
    李伟民,罗威,计坚,罗成龙
    2025, 50(2):  46-5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7
    摘要 ( )   PDF (9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系统总结了美国、法国和荷兰等发达国家的白羽肉鸡种业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在白羽肉鸡种源占垄断地位的两大商业育种头部企业即德国EW集团旗下的安伟捷集团和美国泰森集团旗下的科宝公司。归纳了国外白羽肉鸡育种成功的经验与借鉴,制定肉鸡种业种源安全发展战略,从而实现种源自主与安全。
    益生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崔艺燕,周宁强,麦小鹏,黄自军,唐科,罗雪辉,马现永,余 苗
    2025, 50(2):  51-5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8
    摘要 ( )   PDF (10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肉品质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决定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生产优质美味的猪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常用于改善猪肉品质的益生菌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这些益生菌能够改善猪肉颜色,减少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提高肌肉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猪肉肉质性状和营养价值。益生菌调节营养物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改善肠道代谢和脂肪、蛋白质在肌肉中沉积;还可影响肌肉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通过维持细胞膜完整性降低肌肉脂质过氧化,降低失水率,从而改善肉品质。因此,该文综述了常用的益生菌、益生菌在改善猪肉品质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益生菌改善猪肉品质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梁新晓
    2025, 50(2):  59-6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09
    摘要 ( )   PDF (11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伊氏乳杆菌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有益乳酸杆菌,由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能而备受关注。该文就罗伊氏乳杆菌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营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罗伊氏乳杆菌在动物营养中的深度利用提供参考。
    隐性白羽和矮小基因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在新资源罗坑鸡的应用
    严霞, 王春兰, 李静, 许欣纯, 陈伟森, 何燕华, 陈细浩
    2025, 50(2):  66-7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0
    摘要 ( )   PDF (12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快速摸清罗坑鸡新资源的品种特性,该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对罗坑鸡群体进行隐性白羽基因和矮小基因PCR鉴定。在356只群体样本中,检测出含隐性白羽基因杂合型的个体46只,F0、F1世代含隐性白羽基因杂合子频率分别为11%、13.67%,未检测出含矮小基因的个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可快速淘汰杂合子,有效缩短地方种鸡提纯复壮周期,为罗坑鸡种质资源保护评鉴、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鸽子飞行导航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邵林檑,陈佩琦,谢泽婷,徐昊泽,林随源,林创浩,郭诗琦,伍仲平,陈益填,梁雅妍,张续勐
    2025, 50(2):  71-7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1
    摘要 ( )   PDF (15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古代,鸽子凭借其导航能力和良好的归巢性可成为通讯工具,虽然多年来研究者们对鸽子的导航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究,但其导航机制仍尚不明确。该文从太阳罗盘、地磁场、视觉线索和嗅觉线索等自然因素角度阐述了目前对鸽子飞行导航机制的研究,明确了鸽子以太阳信息作为首要线索指引导航行为,利用地磁信息和感官信息等进行辅助导航,并对应用鸽子飞行导航机制研发生物机器人、载人飞行和导航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对相关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该文对于鸽子飞行导航机制理论研究及其发展与应用进行了梳理,为相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提供了素材。
    宠物粪便臭味产生原因及其改善机理
    罗俊,罗华艺,邓百川
    2025, 50(2):  79-8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2
    摘要 ( )   PDF (10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宠物粪便问题不仅关乎了宠物自身的健康状况,还与环境卫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该文综述了宠物粪便恶臭原因,臭味成分以及宠物粪便除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从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总结了宠物粪便除臭研究热点,包括特定营养素调控、微生物除臭和生物酶法除臭;针对恶臭成分的复杂性,提出了从源头和末端应用两方面综合施策的方案。在源头方面应用,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减少恶臭前体物质的生成;在末端方面应用,转化降解恶臭有机物,提高粪便除臭效率,为改善养宠环境和创造人宠共生的和谐生态提供参考。
    实验动物角膜缺损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林仁钊,刘岩,汤艳桃,朱洪辰,高燕安,陈强
    2025, 50(2):  86-9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3
    摘要 ( )   PDF (9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综述系统地梳理了角膜缺损动物模型的关键制备技术、评估标准及其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与局限。通过物理刮除或化学烧伤等手段在动物角膜上模拟人类角膜上皮损伤,这些模型对于揭示角膜修复机制、筛选药物和开发新疗法至关重要。尽管存在动物与人角膜结构差异及模型重现性的挑战,但通过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前节OCT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模型。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提升模型的临床相关性,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提高角膜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以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冷精配种技术在肉牛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凌欣华,曾佳,徐国宝,钟淑娟,刘兴隆,钟雄声,涂珂,赖颂恩
    2025, 50(2):  91-9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4
    摘要 ( )   PDF (9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探讨冷精配种技术在肉牛繁殖中的应用效果与影响。通过概述冷精配种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肉牛繁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冷精配种技术在肉牛繁殖中的操作流程、影响因素及提高成功率的策略。前期研究表明,冷精配种技术能显著提高肉牛的繁殖效率,提升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为肉牛繁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屠宰场消毒效果评价及应用
    尤晓楠,刘荣启,田健军,王润良,卓学就,阚式绂
    2025, 50(2):  97-10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5
    摘要 ( )   PDF (10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屠宰场的屠宰车间和待宰栏的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 间以及对不同点位的消毒情况,试验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消毒前后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研究 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屠宰场的屠宰车间和待宰栏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从经济性考虑,屠宰车 间选用有效氯浓度450 mg/L进行车间的日常消毒,消毒时控制喷洒量为200 mL/m2、消毒液作 用时间保持15 min以上,烫毛池、外刮毛区、卸内脏区、开膛区、内刮毛区、劈半机地面、胴体检 疫区地面、内脏清洗区台面、内脏清洗区水槽和内脏清洗区墙壁等均可达到消毒效果,放血槽、 内脏清洗区、预清洗机等位置在喷洒量增加至500 mL/m2时也达到了消毒效果。生猪待宰栏内 二氯异氰尿酸钠的适用浓度考虑选用有效氯浓度200 mg/L,喷洒量为250 mL/m2,消毒液作用 时间保持15 min以上可对栏内地面、墙面起到消毒效果。
    空气过滤技术在当前养猪业生物安全迭代升级中的价值和意义
    赵文凯,刘博闻,朱国俊,王连想
    2025, 50(2):  104-10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6
    摘要 ( )   PDF (12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病毒性疾病损害猪群健康,制约全球养猪业发展。其种类繁多,包括非洲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这类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重大疫病。该文概述了养猪业生物安全体系与迭代方向,通过已有研究和临床实证阐述了空气过滤技术在当前生物安全迭代升级中的价值与意义,介绍了空气过滤系统的运行原理、方案设计、模式选择与运维要点,为空气过滤系统在生物安全体系和猪场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同止痒药物对犬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石观稳,欧兆佳,何嘉欣,龙海斌,饶干,胡敏华
    2025, 50(2):  110-11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7
    摘要 ( )   PDF (11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做好犬只瘙痒管理,提高犬只生活质量和动物福利,该试验采用视觉模拟 评分法(PVAS)筛选“严重瘙痒”等级的患犬18例,分别使用马来酸奥拉替尼、IL?31单克隆抗 体、扑尔敏、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龙这5种具有代表性的止痒药物,对药物的起效速度、止痒效果 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药4 h后,马来酸奥拉替尼的止痒作用最迅速和显 著,用药8 h、24 h、48 h和72 h后止痒效果最明显的为IL?31单克隆抗体。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龙 引起患犬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情况,其余药物处理未见异常。综上,说明马来酸 奥拉替尼和IL?31单克隆抗体在起效速度、止痒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广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陈 裕,黄雪英,朱建翠,陈裕华,周 明,钟卓玲,张海冰,林 鸿,林 皓,张 琦,沈 丹
    2025, 50(2):  117-12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2.18
    摘要 ( )   PDF (11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广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该研究2019-2023年,连续5年采集广州地区犬猫血清样品(犬血清共1768份和猫血清共266份),进行狂犬病免疫抗体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9-2023年犬只抗体合格率分别是87.99%、78.25%、80.99%、82.61%、88.22%,猫只抗体合格率分别是75.00%、81.82%、100.00%、95.35%、80.00%,犬猫狂犬病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3.53%。结果表明,当前广州地区犬猫狂犬病免疫效果整体形势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狂犬病免疫和监测工作,降低狂犬病传播风险。